铅山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7月,初称铅山县卫生院。新中国成立不久,县政府派黎宝森当院长负责组建铅山县人民医院,1950年7月在河口镇天星街成立。当时工作人员9人,院房400平方米,设备因陋就简。
1952年迁复兴街,1954年成立了中共铅山县卫生院党支部,朱安发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60年元月,县中西药材公司附属医院并入县卫生院,改名“铅山县人民医院”。
1961年8月陈永乐同志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分配来我院工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首位来院工作的大学生。1962年新增了一台国产200mA大型X光机,1963年设立X光室,因电局限,只能晚上透视。
1963年,新建住院部楼房一幢,面积1000平方米,一楼是内儿科,二楼东头手术室,西边X光室,中间为外科。大门朝解放街,庭院与门诊部相连。病房增至63张。
1968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医院遭到严重冲击,正常医疗制度被破坏,医院停诊关闭达半年之久。
1968年医院有50%职工分三批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省二附院工作的叶如美、吴自运夫妻下放铅山,先后来到医院工作,县医院首次有了主治医师。叶如美同志回南昌后曾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在原河口公园基地上兴建了住院部大楼,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解放街住院部改作门诊部,应干群要求,从社会开业医生中聘请牙医到医院工作,从而填补了没有牙医历史,同时设立五官科、针灸理疗室。
1985年新建2层约900平方米传染病房峻工,设病床22张。八十年代初期,医院外科技术水平达上饶市先进水平,许多周边县市患者慕名到铅山县人民医院要求手术治疗,百姓中一直有“三徐一周”(副主任医师徐根生、徐仁善、徐才恒、周锦松)的说法,将外科四人精湛的外科手术技艺传为佳话;在传染病尤其是流行性出血热诊治方面,韦廉同志在上饶市内得到广泛的赞誉,儿科专家副主任医师谭炎秋代表江西医疗组援助坦桑尼亚,他们为我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86年我院获得了江西省“六好文明医院”光荣称号。
1987年,在铅山县境内吴天顺同志首先开展了开颅手术,胡建民、熊秋福等同志开展了全胃切除术、门脉高压断流术、全髋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大内科在副主任医师郑声立、郑正荣、蒋鑫带领下组建了心血管、呼吸、消化等专业组,妇产科在主任医师刘燕萍带领下组建了妇科、产科专业组。
1987年添置500mA-X线机一台,1989年扩建住院大楼2000平方米。1996年经江西省卫生厅评审通过,铅山县人民医院评为卫生部“二级甲等”医院。
1998年,河口镇遭遇百年一遇洪涝灾害,防洪堤溃决,住院部受灾严重,住院大楼CT室、制剂室、传染病房、检验科底层全部进水,积水深达2米,医院损失达200多万元,由于全院医务人员全力以赴转移住院病人,住院病人无一人受伤害。
2000年10月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高六层的新门诊大楼在胜利南路峻工,原在复兴街的门诊部全部搬迁至新大楼,新门诊大楼与住院部连接,从此结束了住院部和门诊部分处两地的格局,使病人就医更加方便。
2008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医院派遣熊斌、陈虹、何佩生三名医护人员赶赴灾区进行抗震救灾,出色地完成了省厅交给的重要救灾任务。
2009年,医院成功通过了江西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医院已经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为多所学校指定为教学医院。同年,铅山县人民医院党支部升格为中共铅山县人民医院党总支委员会。
2014年5月,我县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的县人民医院新门诊内科住院大楼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铅山县人民医院新门诊内科住院大楼总投资约3000万,共八层,使用面积达16000平方米。依据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该大楼功能更齐全,设备更完善,科室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医院住院病床数由原来223张增至到400张。
铅山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工程于2017年开始建设,总投资约3.92亿,建筑面积约8.5万㎡。医院主体工程于2019年全部封顶完工,目前大楼内部强弱电、空调、消防、智能化安装工程等基本完工,正在抓紧进行室内精装修工程。